大家都知道启点配资,山西和内蒙古是产煤大户,但最近几年有消息说,中国找到一个超级大的煤田,面积快赶上台湾省了。
确实有这么个地方,叫神东煤田,也有人管它叫神府东胜煤田。它藏在晋陕蒙三省区交界那儿,具体位置主要在陕西的榆林市神木和府谷一带,往北延伸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,还涉及到山西的部分边缘地带。
整个煤田横跨这些地方,总面积大约3万多平方公里,台湾省的陆地面积是3.6万平方公里左右,所以说接近没毛病。
这片煤田的煤炭质量高,埋得浅,开采起来相对省事儿,已经成了中国能源安全的一大支柱。探明储量有2236亿吨,预测总储量能到6690亿吨,够全国用好多年。
要知道,全世界七大煤田里,这地方排得上号,是实打实的巨型资源区。位置上,它处在毛乌素沙漠边缘,黄土高原和沙漠交接,地质条件复杂,但也正因为这样,煤炭形成得特别丰富。
展开剩余83%简单说,这煤田东起山西西部,西到陕西北部,北连内蒙古沙漠地带,核心区就在陕西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之间。要找准位置,看地图上晋陕蒙交汇点,就能锁定它。
从勘探到确认的那些年这个煤田的发现不是一蹴而就启点配资,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。那时候,中国正搞改革开放,能源需求蹭蹭上涨,国家开始加大对北方煤炭资源的勘探力度。
1982年左右,地质队就进驻陕北地区,开始大规模钻探。起初是基于一些零散线索,比如当地老百姓挖井时偶尔碰到煤层,专家们觉得这儿有戏,就组织队伍带着设备去测。
1984年,在陕西神府地区钻探出厚煤层,煤质低硫低灰,热值高,适合发电和工业用。接着,勘探范围扩大到内蒙古东胜那边,确认煤田连片分布,没有大断层干扰。
整个过程用了几年时间,到1985年,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发。煤田面积最终测定在31172平方公里左右,储量数据一步步积累,从初步估计到探明2236亿吨。
勘探队分成小组,一组管陕西部分,一组去内蒙古,边钻边分析样本,确保数据靠谱。位置上,神东煤田的界限清晰:陕西占大头,包括神木、府谷、榆林、横山和靖边五个县周边;内蒙古主要是东胜区;山西边缘也有点,但不多。
开发前,国家还做了资源整合,把零散矿区归到神东煤炭集团管辖。这集团是中国神华的子公司,从小矿井起步,逐步建起13个矿区。现在,这煤田已成世界一流的生产基地,年产能超2亿吨,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不少份额。
开采背后的经济推手开发神东煤田,从1985年起步,当时大柳塔矿区是第一个动工的,产能从小到大,1990年就达到一定规模。矿井总数13个,分布在三省区,陕西的榆家梁煤矿就是其中之一启点配资,井田面积56平方公里,可采储量3.84亿吨。
开采方式主要是井工和露天结合,埋藏浅的地方直接露天挖,深点儿的用井下作业。集团投资大笔钱建铁路和洗煤厂,煤炭运出去支持全国电力和钢铁行业。
中国作为煤炭消费大国,每年进口不少煤,但有了神东,就缓解了部分压力。经济意义上,这煤田不光提供能源,还拉动当地就业和基础设施。
陕北原来穷,煤田开发后,建起现代化矿区,周边城镇热闹起来。产能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千万吨,涨到2000年后过亿吨,2018年左右达到4.56亿吨,实际还能更高。
国家能源集团管着这儿,强调高效生产,引进科技设备,提高回采率。位置的优势在于靠近消费区,运费低,竞争力强。开发过程也面临挑战,水资源短缺是大事儿,当地是沙漠边缘,开采用水多,得循环利用。
整体看,这煤田对中国能源自主有大贡献,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,尤其在国际形势动荡时。集团还出口部分冶金煤,赚外汇。经济效益显而易见,煤炭产业占国民经济重要部分,神东的产量直接影响GDP。
环境压力下的平衡之道神东煤田地处毛乌素沙地,生态本来就脆,开采肯定有影响。水污染、地表破坏和废气排放是主要问题。开采过程中,废水带重金属,容易渗入地下水;挖煤毁植被,导致沙尘增多;机械设备跑冒滴漏,加重空气负担。
国家从一开始就要求环保并行,集团定了“三圈三期”防治模式:矿区50公里内种树防风沙,开采前评估环境,开采中修裂缝,开采后恢复土地。每吨煤抽0.45元做治理基金,年产2亿吨,资金就不少。
实际操作中,建污水处理厂,循环用水;用充填技术防地面塌陷;推广清洁设备,减排粉尘。生态环境从开发初的退化,到现在逐步改善,植被覆盖率上来了。
政策上,国家推动煤炭绿色转型,神东作为示范,研发保水采煤技术,保护地下水。环境影响报告是必须的,比如大柳塔矿改扩建时,就做了详细评估,确保不超标。
整个过程,平衡了开发和保护,矿区不再是黑乎乎一片,而是有规划的可持续区。当然,问题没全解决,水土流失还存在,但比过去好多了。
位置在沙漠边,开采得注意气候变化,干旱加剧用水矛盾。集团还研究沉积环境,提高预测精度,避免盲目挖。总体,中国煤炭产业在转型,神东的经验值得推广,证明大煤田也能绿色开发。
发布于:河南省翻翻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