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格战之下快牛盘,还有赢家吗?
撰文丨MANGO
责编丨DAN
设计丨PinZow
汽车终端市场的价格战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,明面大幅度让利、“暗自降价”的做法此起彼伏。虽然车企、经销商都在“抱怨”不赚钱。然而现实是,价格战之下还有赢家。
近日,车企陆续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。其中、吉利、长城、长安等盈利情况相当可观,传统车企的体系力可见一斑。而新势力阵营中,蔚来、小鹏还在亏损状态,但赛力斯、理想大赚特赚,零跑也已扭亏为盈“有肉吃”。
1
传统车企营收都在涨?盈利是关键
首先从营收层面,得益于销量屡创新高,传统车企的规模体量依旧惊人。今年上半年快牛盘,比亚迪累计销量215万辆,实现营业收入3712.81亿元,同比增长23.3%。上汽集团终端零售交付量220.7万辆,营业收入2995.9亿元,同比增长5.23%。
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40.9万辆,营业收入1503亿元,同比增长27%。长城汽车累计销量56.89万辆,营收923.35亿元,同比增长0.99%。不过,处在转型期的部分车企,还在摸索前进道路。
今年上半年,整车销量135.5万辆,营业收入726.91亿元,同比下滑5.25%。广汽集团终端销量85.8万辆,营收为421.66亿元,同比下降7.95%。可见,受到行业价格战的激烈影响,营收与销量增长并不一定呈现正相关。
盈利情况作为硬指标,更是进一步透露出传统车企在价格战下受到剧烈冲击。吉利、上汽、长城、广汽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2.9亿元、60.2亿元、63.37亿元、-25.38亿元,均出现同比下滑的趋势。
好消息是,大部分车企在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路上持续改善盈利能力,产品结构优化效应开始凸显。就以长安汽车为例,其扣非净利润达到14.77亿元,同比增长26.36%。比亚迪作为新能源头部车企,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55.11亿元,同比增长13.79%,继续保持领先。
2
新势力冰火两重天,谁被踢出第一梯队?
不断“烧钱”的新势力,在厮杀过程中也踏出了康庄(丨)。理想汽车作为第一个盈利的新势力品牌,今年上半年以营收561.72亿元,净利润17.43亿元,继续站稳第一梯队。零跑汽车的发展势头也相当猛烈,今年上半年营收242.5亿元,净利润为0.3亿元。以“半价理想”自居,零跑汽车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。
当然,最赚钱的还属赛力斯。凭借着问界品牌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热销,赛力斯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19.86万辆,营收达到624.02亿元,净利润增长至29.41亿元。据轱辘哥了解,在华为技术加持下,问界今年上半年的单车成交均价已经超过40万元,高端车型的销量占比提升了不少。
成功“起死回生”的小鹏汽车,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漂亮的翻身仗。累计交付量达到19.7万辆,营收达到340.9亿元,净利润为-11.4亿元。净亏损大幅收窄,释放出小鹏汽车发展回暖的趋势,也将其带回正轨。在轱辘哥看来,小鹏汽车通过推出新产品完成了销量逆袭,毛利率、现金流都持续优化,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平衡研发投入和盈利水平,早日实现盈利。
相较之下,曾经在第一梯队舒适区的汽车,依旧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。今年上半年,蔚来交付新车11.42万辆,总营收310.4亿元,净利润-102.31亿元。从好的方面来看,蔚来营收增加,毛利率提升、亏损收窄,整体向好。李斌也表示,今年第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。至于能否成功,不妨拭目以待。
新势力品牌呈现出两极化的发展趋势,优秀者已经实现盈利或在实现盈利的路上。竞争力不足的品牌,如极越、威马等都在淘汰的边缘垂死挣扎。究竟新势力的格局还会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?现在生存下来的品牌已经脱离危机了吗?答案是未必。
当中国车企深陷价格战泥沼,在功能配置、服务、价格都“卷”得飞起时,丰田汽车的财报犹如平地一声雷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达到554.5万辆,其2025年4月至6月财报显示净利润为8413亿日元(约合406亿元人民币)。
赤裸裸的数据揭示了中国多家头部车企的利润总额都不及丰田,如何控制造车成本、实现销量逆势增长,打造更高的品牌价值,提升新车在全球的竞争力,以及保持良好盈利水平等,是中国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必修课。
【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My车轱辘立场】
翻翻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